24年的一建新教材将在春节前后发行,也就是2月份左右,很多信息都证实了这点,消息应该是准确的。
这次教材变动这么大,各个机构的新课程、讲义资料也都只能等新教材出来后才能更新,所以对于备考的考生来说,这次基本都需要买新教材。
明年的一建考生大概预估有250万人,这么大的购买基数,谁才是最后的赢家?出版社?
昨天我就想,建工行业如此这般,但现在丝毫不影响大家考证的热情,应该说更厉害一些,为什么?越是行业不行,身处这个行业的人员越是没有安全感,在有可能面临失业危机的时候,第一个想法就是有证总比没证强,以前没心思学的,现在也得逼自己拿起课本来看了。
只要来学习,就是一项消费,这跟学生去上补课班一个道理。
咱们简单算一下整个备考需要花费多少钱?
购买官方教材,四个科目4本书大概200块,买课程、资料(讲义、真题、章节习题等)算500块,一建报名费算200,考试两天的花费(吃饭、住宿)300块,总的最基础的费用是1000,这个费用算是少的,很多考生的花费比1000要多好几倍,甚至十几倍。
我们就按最平均的1000算,全国200万人参考,就有20亿的考试流动资金,这20亿都是从每个考生兜里出来,考生的钱大多数也来自于工程行业的收入。
20个亿在工程领域好像算不了什么,毕竟一个项目可能动辄就几十个亿,但对于考试这个服务型行业来说,这20个亿足以养活很多公司、人员,从教材的修订、发行出版,培训机构卖课程、资料,各个专业老师授课,出考试题、阅卷、公布成绩等等,这条链路上的利益相关方依靠的就是这20个亿的流动资金,也是靠这个生存,归根结底依托的还是工程行业的收入。
有人说教材不变就好了,如果不变的话,这条链路上没有了现金流,没人卖教材、没人买教材、没人录制新课程、没人出新资料,那慢慢也就没人玩了,就跟打压K12教培行业后,大家也就另谋生路了。
为了保持这个游戏还能玩下去,教材每年必须变动,这就是这个链路上的游戏规则。
我不是说这样做一定是对的,只是从经济的角度看,它现在就是这个模式,只有教材的变动,才能给上下游带来需求,市场有需求,提供对应的服务,就会有现金流,有钱挣大家才愿意付出。
不管是对于考生,还是像我们这种机构老师,乃至教材出版社,我们都属于产业下游人员,不是规则制定者,要想在这个链条上活得舒服些,就是遵守游戏规则,考证就好好考,争取最短的时间通过,不然就是不断做贡献,最起码每年的报名费要交。
不管哪个行业,最终买单的都是我们基层大众,房子、车子,所有关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消费,大众都是主力军,能让大众兜里的钱流动起来,对应的行业就能保持热度。